3月2日,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,正式公布“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計劃”。
“行動計劃”系統布局了科技戰略研究、基礎前沿交叉創新、關鍵核心技術突破、新技術綜合示范、人才支持培育、國際合作支撐、創新體系能力提升、“雙碳”科普等八大行動。面向“雙碳”戰略重大科技需求,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任務,在能源、碳匯等領域從基礎研究、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到綜合示范全鏈條布局,同時圍繞科技創新任務,在人才隊伍建設、國際合作、平臺條件和科普與傳播等方面全方位支撐保障,具體實施18項重點任務。
“行動計劃”明確了近期、中期、遠期不同階段發展目標:到2025年,突破若干支撐碳達峰的關鍵技術,促進經濟社會低碳綠色轉型,探索支撐碳中和目標的顛覆性、變革性技術。明確碳匯機理,形成碳源匯監測、核算的科學方案,為國家相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;突破化石能源、可再生能源、核能、碳匯等關鍵技術;推進重點行業低碳技術綜合示范,支撐產業綠色轉型發展。
到2030年,支撐碳達峰的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;支撐碳中和的科學原理和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,為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儲備和解決方案。提出并驗證一批原創性新原理和顛覆性技術;構建以新能源為重點的多能融合技術體系和生態系統增匯技術體系;形成重點行業低碳轉型發展系統解決方案,為碳中和示范區提供系統性技術支撐。
到2060年,突破一批原創性、顛覆性技術并實現應用,有力支撐碳中和目標實現。為構建綠色低碳、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,實現碳中和戰略目標提供科學基礎、關鍵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,碳減排和固碳增匯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
中科院前期已在“雙碳”領域部署實施了“能源化學轉化的本質與調控”“變革性潔凈能源關鍵技術與示范”“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”“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”“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工程”“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”等一批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,在能源轉化基礎理論、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關鍵技術、先進核能系統、全球氣候變化、污染防控與綜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創性重大成果。2021年10月,中科院又專門部署了“煤炭清潔燃燒與低碳利用”先導專項,旨在通過突破燃煤發電靈活調峰等關鍵技術,保障我國能源和產業鏈安全,支撐能源強國戰略。